乡村振兴走基层丨株洲市天元区:农业走入“无人之境” 点燃乡村振兴“新引擎”
时间:2024-12-06 作者:佚名 来源: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
“有了无人驾驶收获机,我们就能坐在车里,拿着平板,吃着西瓜,轻松完成水稻收割作业。”种粮大户荣伟眼中的美好图景,正在成为现实。
无人收割机正在天元区三门镇月形村高标准农田中作业
金秋时节,株洲市天元区三门镇的高标准农田里,金黄的稻穗一眼望不到边。无人驾驶收获机正在田间作业。这里是株洲首个无人农场,由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、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院士指导建设,能实现水稻“耕种管收”生产环节全程无人化。
罗锡文院士团队检验无人农场收获情况
现场,随着“嗡嗡”的轰鸣声,无人驾驶收获机自动从道路驶往田间,在田间完成行走、转弯、掉头等作业,还能收割后自动归仓。
罗锡文院士团队成员、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杰介绍:“这个无人驾驶收获机,主要是靠北斗三号卫星进行定位,在田间能实现直线行驶,正负2.5公分的精度。”
“过去一个人一天只能收割半亩地,这个无人驾驶收获机,一个小时可以收获五六亩。”罗锡文院士说,无人农场依托北斗卫星,能实现五大功能:“耕种管收”生产环节全覆盖、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、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、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全监控、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。经测产,无人农场稻田对比相同水肥条件的人工种植片,亩产提升约15%-20%,且无人驾驶收割机1小时能收获5-6亩,实现“省力高产”且“人不下田、稻谷满仓”的预期目标。
株洲首个无人农场项目,位于天元区三门镇,面积约1200亩,将投资1663万元,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,采用物联网技术手段,融合无人农机、遥感监测、先进农艺和智能化灌溉施肥等核心科技,搭建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农情遥感监测系统、农机无人操作系统、大田精准灌溉施肥系统,集成构建大智慧农业平台,开拓智慧城市创新实践新版图。
“天元区三门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很好,我们把无人驾驶技术带来,通过这些做法,推动整个无人农场技术在株洲落地,继而推动湖南水稻生产、农业生产。”罗锡文说,地块要大,田面要平,要连片种植,机械化程度要高,是建设无人农场的先决条件。
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,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,是未来农场的发展方向,天元区三门镇建设无人农场是为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、规模化和高效化作出的有益探索,今后也将继续践行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,坚持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,努力将株洲首个无人农场打造成现代农业的样板和标杆,点燃乡村振兴“新引擎!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hxw.gov.cn/content/2024/12/06/14659469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最新信息
- 2025-04-02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...
- 2025-03-26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...
- 2025-03-26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...
- 2025-03-26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...
- 2025-03-26致中共福安市纪律检查...
- 2025-03-26致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...
- 2025-03-26致宁德市人民政府党帅...
- 2025-03-26致福建省人民政府王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