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化县:“产才融合”闯出集体经济新天地
时间:2024-12-07 作者:佚名 来源: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
近年来,安化县立足村级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全面搭建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体系,以产聚才,以才兴产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三年实现20%以上的增长,总量突破5000万元。
坚持目标导向,激活“政策引擎”。聚焦“一张蓝图”抓发展。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“五年行动规划”,出台“激励措施二十二条”,将全县433个村(社区)划分为三类,一类重点示范、二类巩固提升、三类兜底保障,2023年整合11个县直单位政策、资金、项目精准帮扶,县财政统筹化解村级债务5400万元。突出“四个清单”聚资源。县乡村分别摸底建立物、人、问题、项目“四个清单”,以物的清单定规划,以人的清单定主体,以问题清单定措施,以项目清单定投入,做到“一村一策”补短板、“量体裁衣”固基础。“四个清单”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信息库、要素表和风向标,“政府补助、社会捐赠、群众投工投劳”的“三个三分之一”共建模式成为新潮流。围绕“三个平台”提质效。建强节会平台,高质量承办“黑茶缘·两岸情”茶文化交流、全省(秋季)乡村文化旅游节、益阳市集体经济现场会等活动。建实直播平台,做强广聚电商、黄沙坪直播基地,开展“源头好物·云购安化”直播月活动,全年农产品网上销售达5亿余元。建优冷链平台,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库180座,有效化解农村合作社、生产经营主体的保鲜难题,推动农产品错峰上市,提升综合效益。
坚持引育并重,激活“人才引擎”。回引本土人才。全面摸排各类人才6800余名,县乡两级利用传统节日举办茶话会、联谊会107场次,联络在外乡贤乡友1000余人。充分发挥23个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的“桥梁纽带”作用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“引擎”作用,2023年引进乡友项目12个,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6家,到位资金32亿元,柘溪镇柘杨社区建成全市第一家村级工业园。用好专业人才。围绕村级特色产业发展需要,研究出台人才新政“二十八条”,28名县级领导联系32名专家人才,续聘高校领军型人才1名,依托项目引进各类人才344名。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关联度最高的茶叶、中药材、水果、蔬菜、养殖等传统产业,建设院士工作站1家、省市专家工作站4家,聚集专家教授300余名,一对一培养本土专家63名,精准指导40余家农业实体,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、技术服务、产品销售等提供强劲的人力支撑。培养新兴人才。坚持“实用、够用”原则,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00余名,培育效果全省县级调度考核第二。大力开展技能和创业知识培训,受训群众4683人次,推荐就业3698人。抢抓数字经济和直播产业发展机遇,累计培养本土电商人员1.1万名,近1000人成为线上销售专业人才,成为安化文旅项目、特色产品的“推荐官”。
坚持链式发展,激活“创新引擎”。深化党建链。紧紧抓住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“牛鼻子”,组建产业链联合党委,完善“组织共建、党员共管、人才共育、资源共享、品牌共创”运行机制,精选龙头企业带头打造党群服务阵地5个,分片管理、分季调度、分时指导,为407个村(社区)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服务,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生产基地等协同发展壁垒。延长产业链。立足特色资源,聚力延链提质“茶旅药”三大产业链。打好茶产业“龙头牌”,实施黑茶产业倍增工程,实现综合产值252亿元。打好文旅产业“提质牌”,先后创建国家4A级景区5个,全年实现综合收入83.35亿元,茶乡花海、百花寨、梅山文化生态园等文旅项目,凤凰屿、叶子湾等民宿,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的增长极。打好中医药产业“康养牌”,稳定发展以安化黄精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,造就一批“药材村”,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34万亩,综合产值40.2亿元。拓宽发展链。探索新途径、构建新模式,用链式思维聚集发展要素。建设“村社联合”发展平台,将农户土地、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融入村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。开辟“村村联合”发展渠道,跨地域整合资源,建立“茶香四溢”“瓜果飘香”“鱼荷水产”“湘中药库”“山珍好物”5个共建联合体,规模优势、培管优势、销售优势逐步体现。推进“村企联合”发展网络,大力推进“党旗领航·百社联村”助力乡村振兴行动,300余家企业、社会组织与村(社区)深度合作,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、技术、销售、就业支持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hxw.gov.cn/content/2024/12/02/14656580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最新信息
- 2025-04-02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...
- 2025-03-26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...
- 2025-03-26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...
- 2025-03-26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...
- 2025-03-26致中共福安市纪律检查...
- 2025-03-26致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...
- 2025-03-26致宁德市人民政府党帅...
- 2025-03-26致福建省人民政府王金...